《中国科学报》 :必威:多维度协同探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
时间: 2017-03-22 发布者: 文章来源: 必威 审核人: 浏览次数: 316

       从李约瑟难题、钱学森之问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:“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,能不能跨越‘中等收入陷阱’,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”。一个国家要进行科技创新,关键是人才,人才从何来,核心是教育。正如人们所说“教育强则青年强,青年强则科技强,科技强则国家强”。

       面对“互联网+”教育和人工智能时代,如何开展创新教育?这已是世界各国教育专家普遍关注的问题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由“依赖教师”、“依赖书本”发展到“依赖网络”,教学活动已形成“教师队伍、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教学研究、社会服务和国际化办学”等多维度关系。IT的快速发展急需合适的IT人才,然而当前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却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,实践能力不强,创新能力缺乏,难以适应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等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 IT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“学”与“用”相结合、“理论”与“实践”相结合。因此IT人才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,在坚持创新思维的同时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。 必威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积极探索和实践。学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、物联网工程、网络工程等专业开展了“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、创新教学资源生成机制、搭建跨界融合实践平台、重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、拓展国际交流路径”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。构建了“人才培养、教学资源、实践平台、教师发展与国际交流相互支撑、合力共促的‘多维度协同教育’创新人才培养”的人才培养模式。例如,在科研反哺教学方面,我们采取“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本科生做一堂50分钟的学术讲座、一个100万以上的横项项目和企业联合搭建一个本科生科研实践平台”等举措。近五年来,本学院教师已为本科生作了100余场学术讲座,搭建了15个面向本科生的校企合作科研平台,让学生无论从学术前沿领域还是实践操作方面都能得到提高。

        在多年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,我们提出了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框架,其中包括多维度协同教育原理、多维度协同教育空间理论、多维度协同教育的评价和多维度协同教学方法等内容,并将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应用于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,相关成果已总结成“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与方法”并以专著形式在2016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。自2011年以来,苏大必威有30%的本科毕业生赴北京大学、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深造;学院先后建成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各1个、国家示范性工程专业联合培养基地、国家特色专业、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”和省级品牌专业等平台。

         教育强则青年强,青年强则国家强。让全社会一起来推动“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”的探索与实践,共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。

(必威院长 李凡长教授)

《中国科学报》2017年3月14日 07版